一、项目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滨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南依太湖,北靠长江,东临上海,西接常州。滨湖区于2001年初由原无锡市郊区整体、马山区整体和锡山市部分乡镇合并而成,面积592.7平方公里,区域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名胜众多,是中国吴文化和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
滨湖区被定位为无锡城市核心功能区后,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现代化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科教中心、旅游度假中心、设计创意中心、生态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和功能性服 务业发展“三业并进”,经济结构、城乡面貌、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本项目以景观绿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必将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充满活力,经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将环境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商贸、房地产、旅游业和展览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利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整个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增值,有利于吸引外资,并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聚集和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绿化经济链的构建,将进一步论证城市绿化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为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快速通道,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主要内容
本工程沿红沙湾生态园区内的现状道路展开,主要环境提升与设施完善的点位主要位于道路两侧和红沙湾现状的重要景点上,红线总面积约27公顷,实际景观提升总面积约5.68公顷,建筑改造面积约 2310 平方米,无新增建筑面积,其他基本保留原状。本次启动区范围均位于核心景区内,设有四个专类园,进行必要的植被修复提升、铺装修缮、建筑修缮。
(3)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采用工程项目总承包,资金来源为政府专项债券和自筹资金。
(4)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安排3200万元、自有资金800万元。截至2023年12月,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到位900万元,累计支出1574.92万元,资金执行率100%。
(二)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体目标
项目实施后以景观绿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必将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充满活力,经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将环境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商贸、房地产、旅游业和展览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更好地提升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的景区管理能力和智慧化水平,有利于带动周边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项目年度绩效目标
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植被修复提升、铺装修缮、建筑修缮。2023年完成项目实施进度达到100%,项目自有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评价情况
(一)项目特点分析
根据《国家园林城市考核标准》:“地级及以上城市至少有一个符合标准规范要求,面积大于20公顷的植物园;近三年乡土适生植物应用面积占新建、改建绿地面积比例大于80%;具备连续三年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植物园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必要条件,植物园的建设对无锡市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助力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本项目以上主要特点,本年绩效评价由“过程”“产出”“效益”及“满意度”四个指标入手,具体从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管理制度的健全执行,到项目完工质量及时效性的评判,再到各类效益的体现和群众满意度,对这些方面一一进行评价。
主要绩效指标分析如下:
1.资金到位率:2023年度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专项债券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债券发行额度)×100%。根据资金到账凭证,2023年实际发行政府专项债券资金900万元,实际到位900万元,资金到位率=(900万元/900万元)×100%=100%。该指标权重分5分,实际得分5分。
2.资金执行率:2023年度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资金执行率=(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100%。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到位900万元,累计支出1574.92万元,资金执行率=(1574.92万元/900万元)×100%=175%。该指标权重分5分,实际得分5分。
3.项目收益合理性:根据《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项目收益平衡预测,该项目主要收益来源于门票收入、停车位收入、商业出租收入,本项目经营期内总收入合计为12227万元。该项目收益测算的依据符合本项目的实际规模和收费标准。本项目预期未来债券发行期内对应的收入带来的净收益能够合理保障偿还融资本金和利息。该指标权重分5分,实际得分5分。
4.资金使用合规性:本项目的资金符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债券资金的收支、还本付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债券资金的拨付要求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专项债券资金由无锡财政根据项目资金需要进度拨付至资金需求途径。债券资金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专项债券信息按江苏省政府的要求据实公开,外部监督尚未发现需整改的情况,信息系统管理使用正常,财务、采购和管理未出现异常情况。该指标权重分5分,实际得分5分。
5.管理制度健全性:在项目采购、管理、验收等方面均已制定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债券资金管理办法与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该指标权重分5分,实际得分5分。
6.制度执行有效性:项目执行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保存齐全并及时归档;项目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均落实到位。该指标权重分5分,实际得分5分。
7.工程完成量: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项目大型土石方工程、景观工程、绿化工程、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工程实际实施进度部分已完工。该指标权重分10分,实际得分10分。
8.当期工程质量达标率: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形象确认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程实际实施进度部分已完工,已完成的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工程质量达标率100%。符合该指标权重分10分,实际得分10分。
9.当期工程完成及时性:根据《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程实际已完工,符合当期工程完成量为70%的进度要求,当期工程完成及时性=100%。该指标权重分10分,实际得分10分。
10.当期成本节约率: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当期计划成本为4000万元,当期实际支出为1574.92万元,当期成本节约率=[(当期计划成本-当期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00%=[(4000万元-1574.92万元)/4000万元]×100%=61%,故当期成本节约率为61%,该指标权重分10分,实际得分5分。
11.噪音控制率:制定了施工期噪音防治措施,在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施工机械尽可能放置于对外界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压缩工区汽车数量与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及爆炸声,施工车场地尽量平整,减少颠簸声,减少施工噪声对学校运营的影响,噪音控制率达100%。该指标权重分10分,实际得分10分。
12.项目实施连续性:一是建设区位周边环境良好,市政等其他基础设施完善,区位和环境优势明显,建设条件具备,适合该项目的建设,保障了项目实施连续性;二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自筹资金主体落实为无锡康山太湖植物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且资金来源已经全部落实;三是项目资金平衡性较好,本项目计算期内总净收益合计为12227万元,完全能够覆盖项目900万元的专项债券本息合计,本息覆盖倍数为13.59,足以支付本息;四是项目实施进度符合计划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运营期为30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程实际已完工,经完工验收后投入运营使用;五项目积极落实环保、节能措施,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要求,保障项目连续实施。综上项目实施连续性为100%,该指标权重分10分,实际得分10分。
13.受益群体满意度:为了解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对项目受益群众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工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居民满意度为90%。该指标权重分10分,实际得分10分。
(二)评价思路方法
首先从项目基本情况入手,主要关注项目的资金流向、工程质量问题以及项目的工程进度,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认真遵守施工管理制度。对于项目建设的资金使用规范情况和项目建设带来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等,项目评价遵守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从过程、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
(三)评价工作情况
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尚在建设阶段,相关效益指标实现程度不足,故绩效评价主要关注过程指标和产出指标,以评价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进度等相关情况。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层层审批,做到操作程序规范。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及工程进度款拨付管理等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相关管理要求执行,严格资金使用范围,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四)绩效评价结论
根据《江苏省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年度自评价情况表》中对四大类指标进行自评打分,滨湖区红沙湾景观风貌提升工程项目年度绩效自评得分为95分,评价等级为“优”。
三、项目绩效
(一)经济效益
首先,本项目建设及后期的养护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人力,项目区内劳动力可因此获得一定的劳务报酬;其次,以景观绿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必将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充满活力,经过有效的 管理,可以将环境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商贸、房地产、旅游业和展览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利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整个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增值,有利于吸引外资,并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聚集和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绿化经济链的构建,将进一步论证城市绿化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为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快速通道,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效益
一是景观绿化的自然资本扩充,即绿地内的植物价值和因其多样性配置产生的文化艺术价值;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自然资本增值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变化越大,同时还留给后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是景观绿化的服务功能,通过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的调节气候、夏季降温、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价值。三是植物园中的休闲设施可以充分服务于周边居民,提供休憩场所。
本次工程的建设,将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处自然科普学习基地,有助于提升高品质生活,在社会层面提高风景区、植物园的知名度,推动生态文明战略的落地。
(三)生态效益
首先,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遏制水土流失。通过林冠对降水的截留,草坪地被对水分的吸收和涵蓄,以及植被对降水的吸收、渗透和涵蓄,形成对城市降水的再分配;其次,改善城市土壤,减免旱涝灾害。 由于植物园绿化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的效益,使原本空秃裸露的土壤受到了保护,植物园周围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雨季和旱季的水旱灾害;最后,减缓热岛效应, 保护城市的水文地理。一方面,通过植被的覆盖,能截留径流,阻碍地表冲刷, 加强下渗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小气候,对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具有一 定的缓解作用。另一方面植物根部的水土固持作用,使土壤溶液中富含大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的水文地理。
通过植物园启动区的风貌提升,大大丰富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完整性,同时植物园作为太湖流域植物迁地保护的基地、植物资源的研究保存载体,对整个太湖流域的植物植被都起到积极作用,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
四、存在问题
(一)专项债券项目未能做到专项核算。现场评价中发现,项目实施单位未能按国家相关规定将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进行专账核算。
五、有关建议
(一)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
建议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债券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到专账核算;建议将该部分专项资金集中于某一个科目进行核算,项目需支出资金时,在对应的子科目中进行相关财务核算,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以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项目实施进度及项目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